2)第215章 超导磁悬浮项目?王浩:我反对,超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在是太远了,他们不可能突然去那么远的地方工作。

  田虹则是犹豫了一下,也跟着一起摇头,并没有特别解释什么。

  身后。

  汪承林正黑着一张脸,他申请项目失败也就罢了,王浩的分析做的让人无话可说,没有意义的研究确实是浪费时间。

  但是,王浩在干什么?

  挖角啊!

  吕万同、尤宇光等人并不属于基础科学中心,可怎么也都是首都大学的教授,尤其是田虹就更受重视,都可以归在‘大学的未来’行列中。

  结果,挖角?

  汪承林一时间都有些担心,换做是其他人挖角,他是一点都不担心,国内数学领域来说,首都大学是数一数二的高校,想挖角首都大学可实在太难了。

  王浩就不一样了。

  他是第一位国内菲尔兹得主、公认数学领域的尖端人物,关键是手里确实有大项目。

  好在大家都拒绝了。

  汪承林轻呼一口气,也没办法多说什么,他鼓起勇气过来还是想问问,他们的问题具体是出在哪里。

  在这个研究上,他投入了很大精力,结果被证明没有意义,还是很不甘心的。

  汪承林走过来直接问道,“王教授,伱能说说,为什么我们会失败了吗?这是你的方向,我自认为,我们的研究方式也没有问题。”

  王浩直白道,“因为你们跳过了机制。”

  他解释道,“任何研究都不能跳过机制。我说的方向,确实是以实验做分析,但目的依旧是研究机制,而不是直接去分析,什么样的材料更有可能是超导材料。”

  “那是碰运气,即便勉强碰到了,也只是单独找到一、两种材料,意义并不大。”

  汪承林理解着点了点头。

  王浩继续道,“我觉得,你们本身凝态物理方向的研究就很好,不需要多方位的、去涉足不同的领域。”他说着摇头,“做研究,急功近利是不好的,每一项理论研究都不容易,好多研究都是要靠几年、十几年、几十年的沉淀……”

  汪承林自然明白这个道理,只是从王浩嘴里说出来,给他的感觉就怪怪的。

  他扯了扯嘴角,还是忍不住质疑的问道,“王教授,你们的研究,是经历了很多年的沉淀?”

  “我们的研究才刚刚开始。”

  王浩满脸坦然,“路要一步步的走,我们就是在慢慢的往前走。”

  ……

  基础科学中心的项目评审工作结束,王浩也就和超导办公室,直接谈起了研究后续的经费问题。

  几个月时间,他们耗费了六千多万资金,但成果也是非常突出的。

  在交流重力场相关的两项成果上,已经可以让人说不出话了,也得到了244工厂的肯定,对方准备和物理实验室合并项目。

  科学基金会这边肯定会拨款的。

  这一次的评审会也等于挤掉了‘经费’竞争对手,而在超导机制方向的研究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s00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