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型计算机组!张志强:能偷鸡绝不摸狗!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据记录。

  然后再继续这一步骤。

  有了足够多的数据以后就可以进行分析,就能得出具体的结论。

  这个特定持续的时间不一定,若是材料达到符合标准的程度,也许持续两个月也没有结果。

  如果材料性能不达标,一个月内的检测数据就会有一定体现了。

  ……

  光压发动机设计项目正式展开。

  凹面反射镜的研究是重心之一,另一个关键就是搭建电子系统,任何高端的设备,完善的电子系统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。

  研究组有十几个电子、计算机专家,他们组成了计算机组负责底层电子系统的搭建,电子系统要拥有汇总监测数据、检测数据、数据计算、自动化控制调整等多种功能。

  现在电子系统才刚准备构建,系统的框架就变得非常重要了。

  王浩有一份大型火箭控制的系统源代码,他只节选了其中底层的部分,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修改。

  这也是电子系统构建的基础了。

  电子系统,就是光压发动机的软实力,是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的,无论任何时候都必须要保证电子系统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。

  在电子系统搭建的最初,王浩直接参与到工作中。

  他和保罗菲尔-琼斯以及军方、科学院派来的五个计算机专家,一起把系统框架制定好,后续则是要完善框架内容,工作就变得繁琐了。

  到这一步,也是技术工作。

  但工作变得繁琐以后,就发现人手有些不够了,像是一些大型的软件,都是几百人的团队负责的,十几个人还是太少了,即便是工作效率再高,只是打出代码都需要很长时间。

  “要扩充人手啊!”

  王浩在连续工作几天以后,马上就做出了决定,扩充人手并不是容易的事情,因为他们的研究是需要高度保密的。

  他马上联系了湮灭力场实验组,让计算机组过来二十几个人,然后又联系了梅森数实验室,让张志强、罗大勇以及祁晓教授过来。

  现在的人手是多一个就轻松一些,也会降低完善电子系统的时间,所以他又联系了军方的研发机构,让他们派出人手支持。

  很快。

  计算组名单上就有了超过五十人的规模。

  这个人数相对还是有些少,但因为有完善的框架,多数就是填充代码的工作,并不需要做什么独立研究,或者解决什么重要问题,人数差不多也够了。

  “最近几天先缓一缓,还是等他们过来吧。”

  “我们的人手太少了,这样工作下去,对身体都是个负担,大家先休息一天……”

  王浩发现其他人的疲惫,干脆给大家放了个短假。

  于此同时。

  曹东明一直在和凹面反射镜设计组沟通,确定各部分的材料需求,他的团队则是在不断寻找解决材料需求的方案。

  如果某一个材料需求,刚好某个机构有适合的材料,那么就可以直接找过来进行测试。

  同时,曹东明也关注钨硅合金的测试问题,结果到现在半个多月时间都还没有消息。

  “没有消息,就是好消息。”

  曹东明心里多少有点激动,他问向周晋说道,“如果最后证明乌龟合金是达标的,会怎么样?”

  “也就是说,王院士判断错了,而我们是对的。”

  “可能吗?”周晋对此持有怀疑态度。

  “怎么不可能?”曹东明顿时很不满意的皱眉,他用手点周晋说道,“周晋啊周晋,你在材料院有十几年了,怎么这么没信心呢?”

  “这都已经超过半个月了,都没有消息,不就证明材料检测没有问题吗?最少暂时没有问题。”

  “如果一个月没有结果,那就证明达标了!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s00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