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一百一十三章 不劳而获之辩_这太子不当也罢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房遗爱的话,瞬间引发了围观众人的共鸣。

  事实上,在大唐,至少国子监的学子的意识中,佛教的思想是不占据优势的。能来这里读书的人,都是世家子弟,家学渊源。南朝笃信佛教,导致的武力薄弱,百姓困苦,他们多少都听家中长辈提及过。

  而且,大唐崇尚武力,对于佛教的‘止戈’思想,是难以苟同的。朝野之中,偏向佛教的人,多数都是府中女眷,或者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百姓,亦或者一些别有用心的人,初唐时期,大唐的底色,其实是排斥佛教的。

  而且,房遗爱出现的时机也很好。辩机云淡风轻地赢了好几场,看似都没出全力,让一个和尚如此出风头,好像大唐无人了一样,众人心中非常不爽。但是刚刚,他们已经被带进了辩机的节奏里,思维进入了一个死胡同,一时半会找不出可攻击的破绽来,房遗爱看似愣头愣脑的一番话点醒了他们,一时间他们又行了,吐沫星子漫天飞舞,战斗力强的,甚至喷到了辩机的脸上。

  但辩机无所畏惧,颇有一丝唾面自干的觉悟。

  他微微一笑,淡然道:“施主,你着了相了。”

  “《杂阿含经》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,有一位农夫看到释迦牟尼佛托钵乞食,农夫就问:乔达摩,我们耕作从而获得粮食;你不事劳作,怎么也想获得食物?”

  “佛陀回答:你在耕作,我也在耕作。你耕的是土地,我耕的是心田,我在众生的心田播撒善根的种子,以精进为犁,驱使禅定的牛,而让它长出丰富的福德智慧来。所以说我也在耕作。”

  “钱、粮,只能让人温饱,却不能让人安宁喜乐。君不见,有钱的富商,也有愁眉苦脸之时,也有不得开解之时。而我佛的光辉,可以驱散他们心底的阴霾,让他们感觉安宁,得到喜乐……如此,算得上是不劳而获吗?”

  “佛门中有警语:“施主一粒米,大如须弥山,今生不了道,皮毛带角还。”出家人以修行为本分,在自修的基础上,为众生解开疑惑,以慈悲喜舍度生。如果有人带着恶念,去吃白食,将来还是要还的。此生还不尽,或堕入地狱,或托生畜生道,为自己做下的孽负责。”

  “至于修建寺庙,是为了光大佛法。信佛之人,自然希望佛教普度众生,他们捐钱修建寺庙,把希望光大佛教的愿望,交给僧人来做。他们出的是钱粮,得到的是福报。种善念,得善果。不但能消减此生痛苦,也能修得来世的福报,并不能说是谁逼迫了谁,一切都在于各位施主自己的选择。”“诸位施主都是讲道理的人,是非自有公理,阿弥陀佛。”

  简单几句话,连消带打,化解了房遗爱的攻势。就连一直喷吐沫的众人,也都消停了不少。

  辩机的话,精准的打击在了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s00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