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14.八路将帅会_大唐官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现在京师里的舆论界也不得了,简直可以用蓬勃来形容。

  皇帝仿造兴元邸报,也搞了个长安邸报和东都邸报,不过和兴元的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”不同,这两份邸报的官方色彩更浓,主要是对朝官们汇报政事动向的。除去这邸报外,更有文士写出各种各样的小册子,全是政治八卦,捕风捉影,为了避免皇都巡城监找麻烦,这些小册子的作者当然全都是化名,不过这也被些有野心的大臣利用,将其做成了党同伐异的舆论阵地。

  结果就不断有人指责高岳,在平羌过程当中大肆贩卖奴隶,实在是有违人道。

  这股风气愈演愈烈,更有人跳出来说,高岳残虐羌人,天神公愤;还说天下本相安无事,都是高岳为满足私欲,肆意开边,叫嚣“高三不死,边事未已”;还有人阴恻恻说,高岳现在不但掌定武、义宁两军,且整个西北的营田、水运、马坊、铸钱都归他管,现在更是在庆州铸炮铸铳,以前我们唐朝也有一位享有和高岳一样的大权,那个人名字叫什么?叫安禄山。

  高岳当然也不会束手,他晓得这群人大部分都是窦参、窦申这对叔侄指使的,便在庆州城里破口大骂那些小册子战斗者:“我用羌奴,可种棉,可织布,可造炮,可搬输,以前这些事都是让我唐的人户去承担的,一次送粮到边地,五百里的路程都能弄死三成的应役人户,使其家破人亡。现在大部分都让羌奴分担,我不但彻底变革了以前对党羌内迁、羁縻都无效的旧策,还能保障羌奴全然无恙,且不扰乱百姓耕织,这就是真正的仁道。要不是我手握重兵,数次大败西蕃,你们全家说不定哪天就被蕃骑给掠到陇山那边去当温末了,居然忘恩负义如此……”个人情感宣泄完后,高岳也动员了自己的笔杆子,掌书记权德舆,笔名“东桥子”,南由县丞黎逢,笔名“黎丘丈人”,又是写邸报,又是写小册子,也骂京师内潜伏着一大批祸国殃民的无名子,是国家的蠹虫,应该统统抓起来到西北的“犯人屯”里耕田改造。

  有时高岳闲暇时也会亲自上阵,他的笔名叫“钟声”,得自于韩愈的“有大钟,不平则鸣”的说法。

  当然笔头仗归笔头仗,真正的平羌战争高岳也是不会放松的,他在视察完庆州的炮铳局后,就越过练马城,进入金明道,而后到了延州城,下令说皇帝的御营幕府便设在此处。

  他是御营的都统长史,又是最高的军事负责人,所以在正式进兵前,不但幕府僚佐和三衙人员,连奉化军(河中得名奉化军)节度使浑瑊,振武军节度使李景略,奉诚军节度使李自良,天兵军(夏绥银得名天兵)节度使韩谭,天德军节度使韩游瑰,保大军节度使吴献甫,静塞军节度使戴休璿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s00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