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三十三节 吹捧_商业三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四章群雄割据第三十三节吹捧

  刘备这时才注意到简雍身边的信使,惊问:“此何人也?”

  简雍回答:“袁车骑派来的信使。”

  刘备再惊:“他是如何进入青州的?”

  简雍三言两语解释了信使的经历。刘备颇感兴趣的问:“使者如此聪明伶俐,看来袁本初选对了人,不知使者如何称呼。”

  “军中主薄陈琳陈孔璋”。

  陈琳?刘备听到这个名字,眼中掠过一阵杀机。

  这个陈琳是汉魏间著名文学家,也是中国谩骂派的起源,粪青的鼻祖。他是“建安七子”之一,字孔璋。年龄约与孔融相当。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,陈琳曾谏阻,但何进不纳,终于事败被杀。陈琳避难出逃至冀州,入袁绍幕。袁绍使之典文章,军中文书,多出其手。最著名的是《为袁绍檄豫州文》,文中历数曹操的罪状,诋斥及其父祖,极富煽动力,建安五年(公元200年),官渡一战,袁绍大败,陈琳为曹军俘获。曹操爱其才而不咎,署为司空军师祭酒,使与阮籍同管记室。

  陈琳开创了一代文风,那就是:诋毁一个人的观念,不与他就事论事讨论,而是从谩骂开始,从对方的祖宗三代*起,等骂倒了对方这个人,也就认为否定了对方的观念。至于对方观念是否有可取之处,则不在*派考虑范围内。

  杀还是不杀?这是个问题。沉吟许久,刘备下了决心:若是这块土地的机制和土壤适合产生谩骂派,杀一陈琳就能阻止谩骂派的诞生吗?反之亦然——天要下雨,娘要嫁人,由他去吧?

  简雍看着刘备的脸色,小心地问:“如何处置?”

  简雍所问,不是问陈琳如何处置,毕竟他是袁绍派来的使者,袁绍暂时还代表朝廷。既然他已到了青州,无论如何不好光明正大地收拾陈琳。

  刘备明白,这是在问:如何处置涉嫌私自放外人进入青州的牟县马车行与当地官吏。刘备恨恨地说:“虽然,马车行之间的竞赛是为了更好的服务客人,服务官府。官府按惯例只能作为公正人,不能干涉民间相互争利的事情。可是,牟县马车行与当地官吏不加详查登记,私放外人入青州,违反了治安法、军事管制法。你下命令,命令刑司逮捕相关人员,依律判决。”

  一个身着紫色官袍的官员长身而出,自告奋勇:“还是我来写吧。”

  刘备亲切地笑着,回答那位官员道:“这不过是个小吏犯事,怎好劳动文举公的大手笔。”

  文举?陈琳立刻整了整衣冠,恭敬的向文举公施礼:“失礼失礼,这位可是一篇短赋迫降东海臧霸的北海孔文举公吗?”

  孔文举(孔融)自矜地回答:“孔璋兄也知此事吗?”

  于是,两个酸儒开始了彼此相互吹捧。

  孔融在刘备强大的武力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s00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