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612章 潘美归来_问鼎十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612章潘美归来

  罗幼度这句就快了,并非随口一说。

  虽说这一年朝廷,受黄河影响,在治理黄河上耗费了许多人力物力财力。

  但天下一统,最大的好处就是不拘于一地。

  东边不亮,西边亮。

  黄河中下游收成欠佳,但江南、巴蜀、汉中都迎来了大丰收。

  还有东南亚诸国,中原的各种奢侈品、生活必需品大量涌入。

  笔墨纸砚,绫罗绸缎,各类精美的瓷器,名人字画,很快受了东南亚诸国贵族的青睐。

  当一个国家过于强大的时候,会给他国一股盲目崇拜的感觉。

  反正国外的月亮就是圆的,没有任何道理理由……

  在这个时代华夏就是所谓的国外。

  汉文化思想也开始在东南亚诸国流传盛行,汉人的丝绸蜀锦刺绣,风靡上流社会。

  家里没有几件精美的瓷器,没有几幅名人字画,都不好意思招待客人。

  身上不穿着绫罗绸缎,甚至都没脸出门,怕被人耻笑。

  同时中原廉价的生活必需品开始抢占东南亚的市场。

  华夏地大物博,生活物资齐备。

  随着民生安定,手工业飞速发展,很多基础物资饱和,一股脑的都丢向东南亚。

  质量好,价格还公道,还有天朝上国的神力加持,一进入东南亚市场,就将东南亚的诸多产业打得落花流水。

  这个时候,罗幼度以高于东南亚粮价收购粮食的经济战略取得了效果。

  现在的东南亚干什么都没有种地赚钱,东南亚的粮食,有多少,中原收多少。

  贵族们为了维持全新的奢靡生活,开始大量地种植粮食。

  百姓为了更好地生活,也开始种植粮食。那些手工制造业的百姓,纷纷当起了农民。

  这个时代的东南亚地广人稀,不缺耕种的土地,掀起了一波全民种地开荒的热潮。

  不过东南亚的气候过于湿润,稻米一年三熟不假,可因气候过于潮湿多雨,稻米不易存储。

 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,罗幼度还特地派遣官员深入东南亚指点他们的存储粮食技术,特地开辟了粮食运输通道,也是为了一群小弟操碎了心,但获得的效果是极其显著的。

  一艘艘的粮食货船通过南海运往江南,再通过漕运运往中原。

  现今中原的粮价定格在斗米十文上下,虽不及唐朝贞观时期,历史最低的两文,却也居于历朝历代的低点了。

  相比宋朝这个时期的每斗一百钱,虞朝的百姓显然更加幸福。

  此次中原黄河两岸受灾,换作寻常,粮价必然上涨。

  但在朝廷充足的库存之下,粮价稳如泰山,分毫不动。

  定价斗米十文,并非是因为朝廷受不起更低的粮价,而是担心谷贱伤农。

  毕竟社会在发展,时代在进步,生产力大不相同,粮价太低对于大众百姓,反而是一种伤害。

  国库充盈,罗幼度又解决了军队的问题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s00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