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番外二十九 机缘巧合(二)_商海情波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谈不上是国宝级的藏品,却也是世间难得一见的青铜珍品。

  爵,饮酒器和礼器。流行于夏商周时期,作用相当于酒杯。一侧的口部前端有流(即倒酒的流槽),后部有尖状尾,流与口之间有立柱,腹部一旁有把手,下有三个锥状长足。

  金小伟两人带来的这只青铜爵杯,直口,两立耳,三蹄足。上腹斜直,下腹内收,腹壁饰兽首衔环,腹与足相通,颈腹分段身饰兽面蝉纹。口径十一厘米,高十一厘米,立耳高一点四厘米。

  鼎,在古代文献中有这样的记载,“鼎,三足,两耳,和五味之宝器也。”鼎相当于现在的锅,用以烹煮或盛放肉食,形状大多是圆腹,两耳,三足,也有四足方鼎和圆形。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鼎出现于商代早期,历经各个朝代,一直延用到两汉,乃至魏晋,是青铜器中使用时间最长、变化最多的器皿。

  而眼前的这只铸有羽翅纹的三足鼎,上部有两只朝冠耳,高十七厘米,直径十五厘米,底做三足。箱子里还有一个红木雕花的底座,以及青白玉镂雕龙衔如意的红木盖子。

  从这只鼎的制式和构造看,艾瑞莎断定,这不是一件青铜礼器,而是一件实用器,香炉。确切地说,是一件熏香炉。

  以她所掌握的青铜器鉴定知识,这只鼎,显然不是商周以前的器物,也不可能早于秦汉。从其铸造方法、上面的纹饰,以及器物上留下的使用痕迹看,毫无疑问的是宋代的产品。再大胆一点判断,应该铸造于南宋。

  至于那只爵杯,艾瑞莎还不能准确判断出那个朝代的。

  但就爵杯发展上看,夏代爵胎体轻薄,制作粗糙。椭圆形器身,流长而狭,短尾,流口间多不设柱,平底,一般没有铭文和花纹,偶见有连珠纹者。

  商早期流与口之间开始出现短柱,下腹部中空。有的透镂有圆孔,以便温酒加火时透风。

  商中期后,爵演变为圆身,圆底,流口增高,多设一柱或二柱,柱身加长并向后移,三足粗实且棱角分明,器身加厚。

 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爵体厚重,制作精美。爵身饰有饕餮、云雷、蕉叶等精美的纹饰,上端和柱上也饰有动物形象有少数无柱而带盖的爵,盖铸成兽首形。

  西周前期还有一种器表铸有扉棱的爵,往往以云雷纹作地,饰有两层或三层花纹,纹饰繁而精美。

  西周后期,爵杯就逐渐消失。而作为饮酒的替代品,漆器酒具逐渐出现。

  看着眼前的这只爵杯,上腹铸造的纹饰很精美,而下腹和三足的铸造却很粗糙、粗实。从这两个方面看,上面那部分像是商晚期到西周早期的风格,下腹和三足却像是商朝早期的。

  整体上看,时代特征并不非常明显,很难断代。不过,艾瑞莎十分肯定,这只爵杯是老的。

  看着眼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s00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