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五百七十章 面对全世界的直播,起降测试?这么快!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教授,高能所的阎耀军教授,其他研究团队、工程团队人员,等等。

  与此同时,一个航母编队也远距离进行护卫,一直到货运船进入苏伊士运河才停了下来。

  有大媒体做报道的时候,甚至讽刺航母编队不是要护送,而是思考着‘安全抢下货船’的可能性以及会带来的后果。

  这只是个玩笑。

  航母编队当然不会这么做。

  近年来,好多的国家更希望亲近科技爆发并掌握最高端科技的种花家,但他们毕竟和阿迈瑞肯更加亲近,而且是有联盟合约的。

  另外,阿迈瑞肯也是欧洲核子组织的参与方,每一次进行粒子对撞实验,他们都有好几个团队参与其中,比如,加州理工大学高能物理团队、费米实验室以及普林斯顿大学组成的数算团队,等等。

  同时,他们也有最顶尖的情报网络。

  作为核子组织重要的参与方,他们有能力得到设备信息,能够直接参与到实验中,根本没有必要撕破脸去做什么。

  在全世界的关注下,货运船成功进入了地中海。

  下一步的既定路线就是在那不勒斯港口登陆,随后,强湮灭力场设备沿着铁路运送到瑞士的日内瓦。

  日内瓦,就是核子组织的粒子对撞实验所在地。

  这次和设备一起去欧洲的团队,主要负责人是科学院物理所的李明教授,第二负责人是高能物理所的阎耀军教授,其他就是参与团队的研究员以及工程人员。

  实际上,强湮灭力场设备的安装、调试等工作,核心人员是胡立斌和张世强。

  胡立斌曾经是刘云利团队的研究员,参与过最初的强湮灭力场实验研究,后来就回到了军方研究所,并没有再参与后续工作。

  张世强则是工程人员的带队人,工程团队才是真正着手安装、调试设备的人员。

  整个团队中,要么就是纯粹的粒子物理学家,要么就是只对设备有了解的工程人员,没有任何人知道真正的直流超导湮灭力场技术。

  这也是保密工作的一部分。

  李明也是参与粒子对撞实验工作的负责人,他是国内相关领域经验最丰富的学者,三十几岁就参与过欧洲的粒子对撞实验,后来则一直在物理所做理论研究工作。

  阎耀军则是粒子对撞实验的顶尖学者之一。

  两个团队主要负责人一直都坐在一起,他们讨论时也不由感慨‘国家强盛带来的变化’。

  这是一路上最直接的感触。

  李明回想着说道,“我上一次来这里还是36岁的时候,当时是你的老师胡厚荣院士带队,我们来这里根本没有人理会。”

  “我记得,团队一共二十几个人,做的是b区下半部的数据分析工作,还有普林斯顿大学团队做同样的工作,但他们的进度比我们更快。”

  “最后评审的时候,也只是给了通过而已,我们的结果和他们几乎一致。”

  “当时就感觉不受重视啊!”

  “这次来完全不一样了,看看这一路上,哪怕是军方人员都给了礼遇,几个军人还朝着我敬礼。”

  “刚才你看到了,贝斯特朗啊,多大的人物!如果在街头碰到,他甚至理也不会理我,现在他主动找我说话,主动和我探讨学术内容……”

  李明说起来都非常感慨。

  阎耀军的感触也很深,他主要感慨的是人生际遇,之前他在高能所就是一个不起眼的教授,哪怕自己的老师是胡厚荣,哪怕在粒子标准模型的研究领域有一定的成果,问题就在于粒子对撞的研究过时了。

  过时了,不新鲜了,就被淘汰了。

  所有人追捧的都是前沿科技、超导科技,强湮灭力场的研究。

  当然,现在还是强湮灭力场,但却和粒子对撞实验联系在一起,他马上就变得炙手可热。

  “我知道那些人怎么想,不就是想在我们这里得到一些先进的理论、先进的技术吗?”

  “还有的干脆就是想偷技术!”

  请收藏:https://m.ys00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